“快進來,喝杯熱茶?!蓖崎_入戶門,湖南郴州資興市州門司鎮(zhèn)燕窩村村民陳永山熱情招呼??蛷d里,剛買的電視機等家用電器簇新,社區(qū)干部送過來的福字裝點在墻上,滿是新春的喜慶氣氛?!袄蠇尯镁脹]住上這樣的房子,這幾天樂得像個‘小頑童’?!标愑郎竭f茶遞糖果,一臉滿足。
半個月前,陳永山從鎮(zhèn)上的一處板房安置點搬到這里。當時,50多歲的他和78歲的母親在板房里住了4個多月,木床、方桌、電磁爐、取暖器……基本的生活物資齊備。算上這一次,老陳近半年間搬了4回家。
第一次搬家為躲災。去年7月26日晚,受臺風“格美”影響,資興遭遇極端強降雨。27日清早,村干部冒大雨領路,老陳背上母親往安全地帶跑。出門沒過10分鐘,老屋就消失在垮塌的山體里。在村里安排下,老陳和十幾戶村民臨時擠進同村村民歐資英家。交通、電力、通信一度中斷,政府調(diào)派直升機空投應急物資。大家同舟共濟,熬過最難的日子。
第二次搬家為避險。擔心次生災害發(fā)生,鎮(zhèn)村干部挨家挨戶摸排,組織老陳等人住進資興市第二中學學生宿舍騰作的臨時安置點。災后復學復工復市復產(chǎn),加速推進。8月31日,資興市第二中學的孩子們,回校上課?!盀楹⒆觽兩蠈W騰地方,打心底愿意!”陳永山說。
老陳第三回搬家。這回搬去哪?州門司鎮(zhèn)受災重,完全滿足安全要求的建房點不好找。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和郴州、資興有關單位,災后火速開展地質(zhì)勘探,既找臨時性過渡安置點,更為永久性避險安置區(qū)選址。過渡安置點選在州門司鎮(zhèn)州門司村,老陳和母親中秋節(jié)前住進了新建的活動板房,每戶里外兩間,資興市還安排了兩名鎮(zhèn)干部對口幫扶。
與過渡安置點一墻之隔,避險搬遷集中安置住房去年10月動工,一期可容納60戶居民。為了讓受災群眾順利搬入新房,建設單位資興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倒排工期,抓緊作業(yè)。10月以來的每個晚上,工地上燈明如晝。
既要建得快,也要建得好,質(zhì)量如何保證?政府指導,安置點受災群眾推選成立建房理事會,對工程項目全過程監(jiān)督。老陳泥瓦技術熟練,受到村鄰信任,成了理事會成員中的一員,從此成天扎在工地上,盯著新家一天天落成。
農(nóng)歷臘月十六,60把嶄新的鑰匙,提前一周在州門司鎮(zhèn)福祥苑安置點交房現(xiàn)場鋪排開。老陳抽到了一戶90平方米、三室兩廳的房子。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,老陳滿眼歡喜。搬家前一天做衛(wèi)生,做到了凌晨兩點多。“搬了4次家,心里一次比一次安穩(wěn)。這回要扎根了!”
當?shù)剡€就近引進一家知名服飾公司,為搬遷村民提供就業(yè)崗位。城鎮(zhèn)附近“以工代賑”工程建設項目不少,老陳又正好大展身手?!罢吆?、人努力,日子就會越過越好!”他說。(記者 顏珂 申智林)
責編:劉暢暢
一審:印奕帆
二審:蔣俊
三審:譚登
來源:人民日報